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章秀才的读书人,在京城打拼多年却没能当上官的辛酸故事。
开头说他带着书本(挟策)来到京城(京国),辛苦了一年多(经年)还是没混到一官半职。虽然名字登记在朝廷的图书馆(秘阁)名册上,却只能租房子(僦屋)在长安城勉强生活。
中间四句特别扎心:自己身体不好,却更担心年迈的父母(怜亲老);妻子去世了,现在最放不下的是挨冻受饿的孩子(念子寒)。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在事业受挫时,还要扛起家庭重担的艰难处境。
最后两句说皇帝开恩让他暂时回家,但他特意强调自己不是像古代张翰那样任性辞官。这个对比很有意思——既说明他确实需要回家照顾老小,又暗示他其实心有不甘,还想继续追求功名。
整首诗就像一封"北漂失败者的家书",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古代读书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特别是"身病怜亲老,妻亡念子寒"这两句,短短十个字就勾勒出一个失意文人、患病儿子、丧妻父亲的多重身份,让人感受到生活重压下的温情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