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李白古风

重阴翳白日,阳和转凄薄。
霰雪何纷揉,草木尽零落。
长风终夜厉,栖鸟将焉托。
游子敝貂裘,居人羡藜藿。
所以商山翁,高举往岩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冬萧瑟的景象,借自然环境的严酷暗喻人世间的艰难,同时表达了隐逸避世的情怀。

前六句用生动的画面感写寒冬:乌云遮蔽了太阳,本应温暖的阳光变得微弱无力。冰粒和雪花胡乱飞舞,草木全都凋零枯萎。整夜刮着猛烈的寒风,连鸟儿都找不到栖身之处。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实际上是在映射人世间的困苦——就像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鸟儿和凋零的草木一样,普通人在乱世中也难以安身立命。

后四句转向人间冷暖的对比:远行的游子穿着破旧的貂裘(贵重但已残破),而普通百姓却羡慕能吃到粗茶淡饭的生活(说明百姓连基本温饱都难保证)。这种对比凸显了社会的不公与生存的艰难。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正因为看透了世道的艰辛,商山四皓(秦末汉初的隐士)才会选择隐居深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暗示在黑暗时代,远离尘嚣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寒冬景象,隐喻社会现实的残酷;通过游子与百姓的对比,展现民生疾苦;最后用历史典故自然引出"不如归隐"的感悟。这种由景入情、由实到虚的写法,让深刻的感慨显得自然而富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