妩媚谣

妩媚复妩媚,不道李与桃。阿娇十四著绣袍,锦襦双佩并州刀。

自从贞观见天子,宫妆靓丽珠鞋高。亲挑佛灯诵佛语,邂逅君王泪如雨。

未央前殿恰垂帘,白马道场齐抱杵。提兵谁遣太法师,縳贼亲烦长公主。

大云经梵不足听,天堂火发延御屏。雨露新归奉宸监,浮屠鬼战金轮庭。

李花不开媚娘舞,海内纷纷争好武。道旁谁遇触邪冠,骨肉不如岩下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和隐喻手法,讲述了一个女子从少女到权力巅峰的传奇故事。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少女的蜕变 开头用"李与桃"比喻普通女子,对比主角阿娇14岁就穿锦袍佩刀剑的特殊。她因美貌被皇帝选中,从诵经礼佛的宫女("挑佛灯"),到垂帘听政("未央垂帘"),再到亲自派兵镇压叛乱("提兵遣太法师"),展现了一个女子逐步掌握军政权力的过程。

2. 权力的代价 诗中用"天堂火发""浮屠鬼战"等激烈意象,暗示权力斗争的血腥。当女主成为"奉宸监"(实际掌权者)后,用"骨肉不如岩下土"这样震撼的比喻,揭示为了权力甚至不惜牺牲亲情的残酷。

3. 时代的讽刺 结尾"李花不开媚娘舞"点明女主(暗指武则天)当权时,李唐王朝式微。全国尚武的风气("海内争好武")和"触邪冠"(谏官)无人理会的描写,批判了那个道德沦丧、武力至上的时代。

全诗最妙的是把历史事件藏在"佛灯""道场"等宗教意象里,用"妩媚"开篇,以"骨肉成土"收尾,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感受到:看似风光的权力之路,实则充满血腥与背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