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尘世的老僧形象,充满禅意和哲理。
前两句用自然景物比喻老僧的外貌和气质:"烟霞影里苍苔面"说老僧的脸像长满青苔的石头,笼罩在云雾中;"山水光埋古柏身"形容他的身体如同古柏树,隐没在山水之间。这两个比喻既写出老僧的沧桑古朴,又暗示他与自然融为一体。
后两句是核心哲理:劝解"梦庵"(可能指寺庙或爱做梦的人)不要再执着于虚幻的梦境,因为这位老僧早已看破红尘,不再是沉迷梦境的人。这里的"梦"既指真实的梦境,也暗喻世人追逐的名利等虚幻事物。
全诗通过鲜明的自然意象和巧妙的双关语,传递出"看破虚幻,超然物外"的禅理。诗人用老僧的形象告诉我们:当人真正领悟生命真谛时,就能像这位老僧一样,不再被世俗的"梦境"所困扰,达到自在洒脱的境界。这种思想对现代人摆脱焦虑、寻找内心平静仍有启发意义。
释妙伦
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即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