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过偏岭》描绘了诗人翻越山岭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充满了开阔与豁达的情感。我们可以逐句分析:
1. 山行千里如井底,仰视但见山头烟。 - 这两句描绘了在山顶之前的攀登过程。诗人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仿佛置身于一口深不见底的井中。从井底向上看,只能见到山上飘渺的烟雾。这说明山势的高峻,和行走在山中时的渺小感。
2. 今朝过岭一纵目,无穷平野无穷天。 - “今朝过岭”意味着已经顺利翻过了山岭,视野豁然开朗。“一纵目”形容诗人猛地转头,极目远望。之后见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平原和天空。这两句突显了越过山岭后,视野开阔,心胸也跟着豁然开朗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井底”和“无穷平野”之间的情景转变,展现了诗人从山中到山上的心路历程。山行时的狭小、压抑被越过山顶后的豁然开朗所替代,象征着人生旅途中克服困难后的豁达心境。同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呈现了一种豁达、开阔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面对困境时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刘爚
刘爚(1131—1216年),原名刘诏,字晦伯,号云庄居士,建宁崇安(今福建建阳县)人,南宋大臣、理学家。师从朱熹和吕祖谦。乾道八年,中进士,授山阴主簿。累迁国子祭酒,拜刑部侍郎,封建阳县开国男,署理工部尚书。嘉定九年(1216年),卒于位,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