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槎亭(即登高岭)

归休甘分老横槎,便爱槎亭可作家。
仙客不来邀皓月,素郎长是对黄花。
静怀往事樊笼脱,坐挹西山爽气佳。
惟荷君恩惭未报,几回有梦过东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退休官员在乡间闲适生活的画面,同时流露出对朝廷恩情的感念。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首联"归休甘分老横槎,便爱槎亭可作家"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安于退休生活的心境。他甘愿在横槎这个地方终老,把简陋的槎亭当作自己的家。这里的"槎"指简陋的木筏或木屋,暗示诗人已放下身段,享受简朴生活。

颔联"仙客不来邀皓月,素郎长是对黄花"用生动的意象展现独居生活。诗人自比"素郎",虽然等不到仙人同赏明月,却能终日与野菊为伴。这里透露出几分孤独,但更多是怡然自得的闲适。

颈联"静怀往事樊笼脱,坐挹西山爽气佳"是全诗精华。诗人静坐回忆往事,庆幸终于摆脱了官场束缚("樊笼"),此刻正享受着西山的清新空气。这个对比凸显了归隐生活的可贵。

尾联"惟荷君恩惭未报,几回有梦过东华"突然转折,流露出对朝廷的感念。"东华"指代京城,说明诗人虽享受隐居,但内心仍惦记着报效君恩,甚至多次梦回京城。这种矛盾心理让诗歌情感更加丰富。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简朴的亭子、盛开的野菊、独坐的老人,配上远处的西山,构成宁静淡雅的画面。而老人时而赏花,时而远眺,时而回忆,时而感怀的心理活动,又为画面注入了生动的情感。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在享受隐居之乐时,仍保持着对朝廷的忠诚,这种复杂心态让诗歌更有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