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路入青山几万重,前山行尽路还通。
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飞堤岸风。
春物老时林遍绿,晚烟收处日垂红。
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带点野趣的山水画卷,读起来像跟着作者的脚步在春日的南山中漫游。

开头两句"路入青山几万重,前山行尽路还通"就像在说:走进南山,山路弯弯绕绕好像没有尽头,刚翻过一座山,前面又有新的山路等着探索。这种写法让人感受到大山的连绵不断,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生动的部分:
- "小舟棹急岩溪水":溪水湍急,小船划得飞快,能听到船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 "高柳絮飞堤岸风":河堤边的柳树被风吹得柳絮纷飞,像下雪一样
- "春物老时林遍绿":春天快结束时,整片树林都染上了浓绿的色彩
- "晚烟收处日垂红":傍晚的炊烟散去时,夕阳把天空染得通红
这些画面有声音(划船声)、有动态(柳絮飘飞)、有色彩(绿林、红日),就像一组电影镜头。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到了山里的人家:"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意思是这里人家稀少又偏僻,生活虽然清贫,却让住在这里的人养成了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气。这可能是诗人最想表达的——在远离喧嚣的自然环境中,人反而能活得更加自在洒脱。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纪录片:先带我们看山路,再看溪流柳树,接着是树林夕阳,最后镜头落在山居人家身上。通过这些画面,诗人悄悄告诉我们:简单自然的山野生活,其实藏着最真实的生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