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中秋时节从南湖返回金陵(今南京)的旅程,充满了宁静淡泊的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几载南湖上,开池种白莲"说僧人曾在南湖居住多年,种植白莲。白莲象征纯洁,暗示僧人修行生活的清净。接着"又飞梁苑锡,去汎秣陵船"写他启程离开,乘船前往金陵。"飞"字用得巧妙,既指禅杖(锡杖)移动,又暗示行程轻快。
中间两句"茅店清斋晚,枫林野兴偏"刻画旅途中的画面:傍晚在简陋的茅店吃素斋,沿途火红的枫林引发野趣。一个"偏"字透露出僧人偏爱这种远离尘嚣的自然景致。
最后"中秋应到寺,趺坐月明天"是点睛之笔:预计中秋夜能抵达寺院,在皎洁月光下打坐修行。这里把中秋圆月与僧人打坐的圆形姿态相呼应,营造出空明澄澈的意境。
全诗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通过白莲、茅店、枫林、明月等意象,展现了一位云水僧人的清雅生活。最打动人的是那份随遇而安的从容,以及将修行融入自然的智慧,让读者感受到"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