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定北军出居庸关马上作

天下九塞此雄北,过此回头望北极。
驼山虎峪雪初消,绝少丸泥唯乱石。
乱石荒荒非一形,面目欹倾不可识。
奇鬼侧出不惭丑,困兽前奔忽回偪。
忆到洪炉铸物初,工成于此投沙砾。
无心作垒垒以成,付与王公资守国。
居庸秦置汉军都,百战千秒争失得。
谁知在德不在险,断碣寒苔半销蚀。
圣朝威德统中外,万里穷荒犹户阈。
沿边蕃部逐行商,驱马鞭羊出复入。
那用堆金讲市台,免教番上防秋檄。
休养苍生百十年,皞皞熙熙忘帝力。
夭骄悖慢从古有,轩后爰勤三驾迹。
长鲸归骨遗孽存,青海虽歼酋未获。
前年彗帚出金方,近见莎车叩汉壁。
堂堂天宇大包荒,岂得关门谢穷客。
又况庙胜洞幽远,一弛一张讵易测。
征西定北分两道,见北知西威燀赫。
燕山超距上飞梯(谓勇健营。),东海虚弦落过翼(谓索伦。)。
细路盘盘不方轨,贯鱼唯唯无淹刻。
韬锋蓄锐静人声,风旆星旗移曙色。
我生生计弄柔翰,谬尹神州殊忝职。
幸得初从壁上观,监护严程奉新敕。
欣兹节制中古法,据鞍默卜师行克。
丈夫五十不为老,髀肉空生增叹息。
马前霜雪马后花,儿女之言休啧啧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居庸关的雄伟景象和历史背景,以及诗人对于边疆戍守与和平发展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分析:

居庸关的雄伟与地理位置


诗的开头部分提到居庸关是九塞之一,是北方的门户,过此关口便能望见北方的边疆。诗中提到驼山和虎峪,这里刚经历初春,雪开始融化,景象显得荒凉而奇特。乱石遍地,形态各异,给人们一种神秘的感觉。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往事和自然景象的感慨。

历史变迁与国家安危


接着,诗人提到了居庸关的历史,从秦汉时期开始,这里一直是军事要塞,经过无数战争的洗礼,成就了今日的险要。他指出,国家的安宁在于德治而非险要的地形。虽然这里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但诗人认为,圣朝依靠威德统一了内外,边疆的治理也依靠这些威德。

当代边疆的安定


诗人接着描绘了当今边疆的和平景象。沿边的少数民族部落与汉族往来频繁,和平共处。他觉得不需要用金钱来建立市台,也不需要频繁的军事行动。他赞扬了圣朝的治理,使得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的威德深入人心。

历史与未来的思考


诗人回顾了历史上的冲突和争斗,但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他认为,即使有外敌入侵,只要国家内部团结一致,就能应对。这里提到的“征西定北”和“燕山超距”、“东海虚弦”等,都是对边防和军队士气的赞美。

个人职责与感悟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职责,虽身处边疆,但更多的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感受军队的壮志。他鼓励自己和同僚们要保持警惕,积极准备,为国家尽职尽责。诗人认为,即使到了五十岁,仍是人生的壮年期,要时刻保持斗志。

总结


整首诗通过描绘居庸关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定的期盼,以及个人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诗中充满了壮志和对和平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