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乙居秋仲冒雨独游阳华岩胜绝未让淡山岩

西风卷痴云,欲压不堕地。
化作碧孱颜,融结在空际。
是名阳华岩,造物一何异。
东山雨脚断,明月招我至。
傍窥嵌窦深,密恐鬼神閟。
细度穴寥风,旧无卑湿气。
虚阁架其中,榜以浮岚美。
下有潺湲溪,翻雪轰雷比。
阁背两桥分,岩胁双龙起。
石如缨络垂,整整翠緌委。
又如鼙鼓形,挝击声颇厉。
溪水相与喧,镗鞈乱宫徵。
岩穷天忽开,木杪风自靡。
坐久发毛寒,兴逸诗语绮。
无人共一尊,有客自千里。
山僧颇殷勤,相伴亦忘寐。
拂石要题诗,挥毫留汉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冒雨游览阳华岩的奇妙经历,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惊叹和诗意的抒发。

开篇用"西风卷痴云"形容狂风卷着固执的乌云,却始终压不到地面,反而化作青翠的山岩高悬天际。这里用拟人手法把风云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阳华岩的雄伟奇特。

接着诗人描写了雨后初晴的美景:东边雨刚停,明月就迫不及待地召唤他前来。岩石上的洞穴深邃神秘,仿佛藏着鬼神;清新的山风完全没有潮湿的霉味。这些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雨后山林的清爽。

诗中特别生动地描写了溪水:在楼阁下奔腾的溪流像翻滚的雪花,轰鸣如雷;两座小桥像双龙从岩壁跃出。这些比喻既形象又富有气势,把静止的景物写得充满动感。

后半部分诗人用珠宝、战鼓来形容岩石的形态和溪水的声响,说溪水与岩石合奏出交响乐般的声响。当走到岩洞尽头时,豁然开朗,树梢的风也温柔下来。这些描写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写诗人独坐山中,寒意渐生却诗兴大发。虽然无人对饮,却有远客相伴;山僧热情相陪,让人忘记睡眠。诗人忍不住要在岩石上题诗留念,用汉代隶书挥毫泼墨。这里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与友人相处的愉悦心情,以及想要永久记录这美好时刻的愿望。

整首诗就像一部精彩的游记电影,既有壮丽的山川景色,又有细腻的情感体验,更有诗人与自然对话的哲思。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把一次普通的雨中游山写得妙趣横生,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诗人的浪漫情怀。

游何

游何,字萧卿,幕谷(今陕西乾县西北)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五)。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金石补正》卷一○六)。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