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用两个历史典故来赞美逝者汤睿的气节和牺牲精神。
上联讲的是战国时期鲁仲连的故事。鲁仲连是个有骨气的说客,他成功说服辛垣衍不要屈服于秦国,宁愿跳东海而死也不愿臣服强权。这里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汤睿像鲁仲连一样,有着宁死不屈的骨气。
下联讲的是唐代颜真卿(被封为平原郡公)的故事。当时叛将李希烈逼迫颜真卿投降,颜真卿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这里用这个典故来赞扬汤睿像颜真卿一样,面对死亡时大义凛然,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整首挽联通过这两个典故,既表达了哀悼之情,更突出了逝者高尚的气节和宁死不屈的精神。用历史人物作比,既避免了直接夸赞的尴尬,又让赞美显得更有分量。这种用典的手法既含蓄又深刻,是传统挽联常用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