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行
征尘蔽原日,马鸣车郎当。
送者至燕郊,行人俱束装。
问之隶旗籍,平生惟食粮。
今将赴营田,尽室载边疆。
百年重安土,迁徒亦非常。
朝辞六亲出,暮宿孤驿傍。
四野无人烟,但闻狐与狼。
回头望都邑,行民转凄惶。
万里苟不到,焉知为乐乡。
吾观朝廷意,为汝谋久长。
又念道路苦,官为送启行。
行者各有给,助汝充橐囊。
矧闻将军贤,抚养甚周详。
双城虽云远,土沃宜稻粱。
已令具稼器,即与营田房。
井地各著界,庐舍互相望。
身既免役隶,官又无输将。
犁锄虽习苦,四体庶自强。
岁晚足狐兔,射猎多间场。
一年成村聚,三年富城隍。
去去保家室,慎勿怀疑伤。
送者至燕郊,行人俱束装。
问之隶旗籍,平生惟食粮。
今将赴营田,尽室载边疆。
百年重安土,迁徒亦非常。
朝辞六亲出,暮宿孤驿傍。
四野无人烟,但闻狐与狼。
回头望都邑,行民转凄惶。
万里苟不到,焉知为乐乡。
吾观朝廷意,为汝谋久长。
又念道路苦,官为送启行。
行者各有给,助汝充橐囊。
矧闻将军贤,抚养甚周详。
双城虽云远,土沃宜稻粱。
已令具稼器,即与营田房。
井地各著界,庐舍互相望。
身既免役隶,官又无输将。
犁锄虽习苦,四体庶自强。
岁晚足狐兔,射猎多间场。
一年成村聚,三年富城隍。
去去保家室,慎勿怀疑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被征调去边疆屯田的旗人(清朝特殊户籍制度下的军事化人口)的迁徙过程,展现了他们离乡背井的复杂心情和朝廷的政策安抚。
开篇用"尘土遮天""车马嘈杂"的画面感,立刻把读者拉进一支正在出发的迁徙队伍。这些旗人世代靠朝廷发放的粮饷生活,现在要拖家带口去东北双城(今黑龙江双城)开荒。诗中"回头看京城"的细节特别打动人,让人感受到他们背井离乡时的不舍与惶恐。
诗人没有一味唱赞歌,而是如实描写了路途的艰辛:荒野孤驿、狐狼出没。但他也解释了朝廷的良苦用心:发放盘缠、免除赋税、分配农具房屋,还特意提到当地土地肥沃、将领贤明。最后用"一年成村落,三年变城镇"的美好展望,给这些迁徙者吃下定心丸。
全诗最珍贵的是它记录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清代"京旗回屯"政策。诗人既写出了普通人在国家政策下的无奈与艰辛,又展现了统治者发展边疆的深谋远虑。这种既有共情力又具历史视野的笔触,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命运与家国情怀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