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亡弟豫九制参诗
出园有佳树,生处本同枝。
客土何年异,孤根两处移。
西栽种岭下,东植霅溪湄。
君壮方逢世,吾衰久忏时。
丘园甘寂寞,门户倚扶持。
乘障能名著,参筹婉画奇。
平生境虽顺,末路数终奇。
屡厄枭鸣暴,仍遭马踶危。
客魂翔寓里,旅榇出京师。
雁泽羁孤影,鴒原踯躅悲。
殚予暮光景,恤汝众孤婺。
临穴万行泪,九原知不知。
客土何年异,孤根两处移。
西栽种岭下,东植霅溪湄。
君壮方逢世,吾衰久忏时。
丘园甘寂寞,门户倚扶持。
乘障能名著,参筹婉画奇。
平生境虽顺,末路数终奇。
屡厄枭鸣暴,仍遭马踶危。
客魂翔寓里,旅榇出京师。
雁泽羁孤影,鴒原踯躅悲。
殚予暮光景,恤汝众孤婺。
临穴万行泪,九原知不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去世弟弟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手足分离的悲痛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手足同根(前六句)
用两棵树的比喻开篇:原本同根生的树苗,被移植到不同地方(西边种在岭下,东边种在溪边),暗指兄弟长大后各奔东西。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兄弟姐妹长大后各自成家立业,虽然血脉相连却生活在不同地方。
2. 人生对比(中间十二句)
通过对比兄弟二人的人生轨迹:弟弟年轻有为("君壮方逢世"),在军旅中建功立业;而哥哥(作者自己)年老体衰("吾衰久忏时"),只能隐居田园。但命运弄人,弟弟虽然前半生顺遂,最后却遭遇不测("屡厄枭鸣暴"指遭遇小人,"仍遭马踶危"暗示意外身亡),客死他乡。这就像现代社会中,有人事业正红火却突然遭遇意外,令人唏嘘。
3. 悼亡之痛(最后八句)
描写弟弟死后情景:灵魂飘荡异乡,棺材从京城运回。作者用"雁泽羁孤影"形容弟弟像离群的孤雁,用"鴒原踯躅悲"(鴒原指兄弟)表达自己失去兄弟的悲痛。最后哭着说:我在你墓前流的眼泪,九泉之下的你知道吗?这种失去至亲的痛楚,就像今天我们失去亲人时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
- 用日常可见的树木比喻兄弟关系,亲切自然
- 不回避死亡细节(旅榇/棺材),真实震撼
- 既有对弟弟成就的自豪,又有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 最后直白的追问,把悲痛情绪推到顶点
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就像普通人对着逝去亲人说话一样朴实,这种真挚反而最打动人心。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方式变了,但这种手足亲情和生死离别的痛苦依然相通。
高斯得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