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读起来像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了一幅山水画。
开头两句写作者骑马来到这个著名景点,忍不住停下来四处张望。竹子随风摇摆像是在欢迎客人,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催促人们快来看看这里的美景。这里用"竹叶迎人"、"鸟语催"的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变得生动亲切。
中间四句是重点描写:先是说这里溪水青山把喧嚣的城市完全隔开,看不到寻常农村的鸡犬,只有精致的楼台亭阁。接着提到当地人说这里是李白曾经听黄莺唱歌的地方(通过残碑记载的传说),陡峭的山壁上开满五彩缤纷的野花。这里用"绝无鸡犬"和李白听莺的典故,暗示这里不是普通乡村,而是充满文人雅趣的仙境。
最后两句最妙:听着山涧流水声不停流淌,恍惚间让人误以为又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这里用"依旧"和"错疑"两个词,把眼前的景色和传说中的桃花源联系起来,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全诗通过"骑马徘徊-发现美景-历史联想-产生错觉"的游览过程,把现实风景和文人理想中的桃源世界完美融合。最精彩的是最后这个"美丽的误会",既夸赞了眼前景色之美,又巧妙致敬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让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文化深度。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