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端午节时作者穷得揭不开锅,朋友韬甫冒雨送来十两银子救急,作者感动之余写下这首诗表达谢意。
前两句描绘了作者简陋的生活环境:茅草屋被风雨中的芦苇和竹子遮挡着,谁能想到住在这里的竟是个当官的(水部郎是官职名)。这里用反差手法突出了作者的清贫。
中间四句是故事核心:
- 连续三天的雨让作者愁眉不展(既指天气也指生活困境)
- 朋友送来的银子("一流银")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显情义深重
- 用"授经"(教书)和"分华黍"(分享粮食)的典故,说朋友像古代贤人一样既资助生活又传授知识
- "裹饭"的典故形容朋友比古代助人为乐的子桑更情深义重
最后两句用"木瓜报琼琚"的典故自嘲:朋友的情谊像美玉般贵重,自己却只能回赠木瓜般轻薄的谢礼,只好用"世人忙于应酬却很肤浅"来自我开解。这种幽默的自嘲反而更显真情。
全诗妙在:
1. 用生活化场景(下雨、茅屋)让读者感同身受
2. 通过今昔对比(现代穷官vs古代贤人)深化主题
3. 自嘲中见真情,比直接说感谢更打动人心
4. 用"银两"这种具体财物来表现抽象的情义,形象生动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友谊不在于物质多寡,而在于雪中送炭的情义。现在朋友有难立刻帮忙的人不多了,所以特别珍贵。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