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黄龙洞贻六震
积草滋长云,冥冥连绝壑。
圆峰倚空悬,两水挂其角。
疑是斗巨龙,喷薄明珠落。
我欲驭风上,震慑逊猿玃。
云有天华宫,荒苔久寂寞。
上人今诛茅,寄托息魂魄。
侣虎共高寒,呼鬼恣笑谑。
静听梅村鸡,閒就朱明雀。
坚僻离情尘,不忆觅常乐。
我闻道人心,寂喧皆宽绰。
人间虽茫茫,苍天但漠漠。
且学云居膺,不思善与恶。
圆峰倚空悬,两水挂其角。
疑是斗巨龙,喷薄明珠落。
我欲驭风上,震慑逊猿玃。
云有天华宫,荒苔久寂寞。
上人今诛茅,寄托息魂魄。
侣虎共高寒,呼鬼恣笑谑。
静听梅村鸡,閒就朱明雀。
坚僻离情尘,不忆觅常乐。
我闻道人心,寂喧皆宽绰。
人间虽茫茫,苍天但漠漠。
且学云居膺,不思善与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感悟。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场景描写
1. 自然景象:诗人描述了一个云雾缭绕、连绵不绝的山谷,与此同时,两座山峰如两水相交,形成了独特的景象。
2. 幻象中的战斗:诗人将山峰和水流比喻为巨大的龙在争斗,喷出仿佛明珠般闪耀的水花。
3. 向往自由: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驾驭风飞翔的愿望,甚至比那些猿猴和玃兽还要震慑人心。
地点与人物
1. 隐秘的天华宫:在这一片神秘的自然中,诗人提到了一个荒废已久、长满苔藓的天华宫。
2. 修行之人:诗中的“上人”指的是那些在天华宫中修行的人,他们在这片寂静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人物活动
1. 与自然相伴:诗中提到诗人和虎相伴,与鬼嬉戏,这些描述夸张但形象地展现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2. 聆听自然的声音:诗人聆听来自梅村的鸡鸣和朱明的雀声,这些声音代表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诗人的感受
1. 远离尘嚣:诗人认为自己在这片自然中远离了尘世的烦恼和世俗的纷扰。
2. 心灵的宁静:在这样一片静谧之地,诗人不再想着世俗的善恶之分,找到了心灵的宁静。
诗人的感悟
1. 道家哲学:诗人认为道家的内心是宽广包容的,不论外界是喧闹还是寂静,内心都能保持平静。
2. 超越世俗:尽管世间广阔无垠,但诗人认为天际却显得漠然,这反映了对世俗世界的超脱。
3. 心灵的解脱:诗人最后学习“云居膺”的修行方法,这意味着他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世界,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超脱世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