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二首 其一

当年嚼血洒铜驼,风气悠悠柰若何。
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
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
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爱国志士的内心独白,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身无力的愧疚。

开头两句回忆当年自己满腔热血、立志报国的场景,但现实却是社会风气日渐颓废,让人无可奈何。"嚼血洒铜驼"这个比喻很形象,就像咬破嘴唇把血吐在铜驼上,表达出极度的悲愤。

中间四句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汉贼(指入侵者)造成的千古遗憾无法弥补,自己像囚徒一样虚度了两年光阴。人们都说他是天之骄子,可如今老了才发现,曾经的抱负就像春梦一场。这里用"春梦婆"的典故,暗示理想破灭后的失落感。

最后两句用睢阳双庙的典故来自责。睢阳是唐代名将张巡、许远死守的城池,他们宁死不降。诗人对比这些英雄,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浪费了大好时光。"愧蹉跎"三个字道尽了壮志未酬的遗憾。

整首诗语言直白但情感深沉,通过今昔对比、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展现了一个爱国者在乱世中的苦闷与自责。即使不了解具体历史背景,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悲凉。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