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凉飙呼不来,流汗方被体。
稀星乍明灭,暗水光瀰瀰。
香风过莲芡,惊枕裂鲂鳢。
欠伸宿酒馀,起坐濯清泚。
火云势方壮,未受月露洗。
身微欲安适,坐待东方启。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夏天坐船出行的闷热感受,但诗人用生动的细节把这种难受变成了有趣的画面。

开头四句直接吐槽天气:怎么呼唤凉风都不来,汗流得像披了件湿衣服。星星在水面忽闪忽闪,河水黑乎乎泛着微光。这里用"呼不来"把凉风拟人化,说汗像"被体"的衣裳,都是很新鲜的比喻。

中间四句突然有了转机:闻到荷花香风,鱼群被惊动撞得船板响。诗人伸个懒腰,用清水洗脸醒酒。这里"裂鲂鳢"用得特别妙,让人仿佛听到鱼尾拍船的啪啪声,瞬间打破了闷热的凝固感。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晚霞还烧得厉害,月光露水都没法降温。但诗人不着急,索性坐着等天亮。这种"随它去吧"的态度很有意思——既然改变不了天气,不如静心观察夏夜的小趣味。

全诗就像个vlog短视频:先拍自己热成狗的样子,突然拍到荷花和蹦跶的鱼,最后镜头对着天边等日出。把日常的炎热写得有声有色,还带着幽默感,让人读着读着好像也没那么热了。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