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静坐观花的场景,语言简单却意味深长。
开头两句"今朝卷帘坐,时见一花飞"就像一幅动态画面:清晨卷起帘子坐着,不时看见花瓣随风飘落。这里用"一花飞"而不是"百花飞",突出了花瓣零落的孤独感。
后两句"不惜芳菲尽,春风稍稍稀"是诗人的感悟:不必为花朵凋谢而惋惜,因为春风也渐渐减弱了。这里透露出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智慧——花开花落本是常态,就像春风不会永远强劲一样。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淡然的生命态度。诗人没有刻意渲染伤感,而是平静地接受自然规律,在细微处发现美(即使是一朵花的飘落)。这种对生命循环的坦然,对当下瞬间的珍视,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