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湘湖道中

买得西陵棹,还同暮色浮。
乌栖江树冷,人静海风秋。
敧枕听湍濑,推篷见驿楼。
山城临水闭,隐隐送更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乘船经过湘湖的宁静画面,充满旅途中的孤独感与自然之美。

开头两句写诗人买船西行,暮色中船只仿佛漂浮在水天之间。"浮"字巧妙传达了船与暮色交融的轻盈感。随后镜头转向岸边:乌鸦栖息在江边树上,秋风吹过带着凉意,四周寂静无人。这里用"冷"和"静"两个字,把秋夜的萧瑟感写得真切可感。

五六句转为船舱内的体验:诗人斜靠枕上听着流水声,推开船篷看见远处驿站的灯火。这两个动作把夜航的闲适与寂寞都写活了——既享受自然声响,又渴望看到人间灯火。

结尾最有意境:临水而建的山城在夜色中紧闭城门,隐约传来报更的梆子声。这个"闭"字用得极妙,既写城门关闭,也暗示旅途中的隔阂感。而远远传来的打更声,更衬托出夜航的孤寂,让人仿佛能看见诗人独坐船头、静听更声的身影。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暮色行船到夜听更声,每个画面都透着秋夜的清冷与旅人的淡淡愁绪。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路上"的感觉——不是急匆匆的赶路,而是带着闲心聆听夜晚的各种声响,在移动中感受世界的静谧。这种细腻的观察和体验,正是古代文人旅行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