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云楼

乘暇来登城上楼,宦情乡思共悠悠。
京华北望几千里,岭表南来第一州。
倦鸟孤飞天不尽,晴山叠出雨初收。
包公尚有甘棠泽,清誉令人仰未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上披云楼时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情感。

开头两句写作者忙里偷闲登上城楼,当官的抱负和思乡的情绪一起涌上心头。站在高处向北望,京城远在几千里外;向南看,这座岭南的州城是离中原最近的第一站。这里用"第一州"突出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暗示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孤独感。

中间四句写景很生动:疲惫的飞鸟独自在无边的天空飞翔,雨过天晴后,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这两句既是眼前实景,也暗含深意——飞鸟的疲倦就像漂泊的游子,而雨后天晴的山色则暗示着希望。

最后两句借包公的典故抒情:包拯当年在此为官留下的好名声,至今仍让人敬仰不已。这里既是对清官的赞美,也流露出作者想效仿先贤、有所作为的抱负。

全诗通过登楼远眺的视角,把思乡之情、为官之志和眼前景色自然融合,没有刻意雕琢的词句,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古代官员真实的心境。特别是"倦鸟孤飞"和"晴山叠出"的对比,画面感很强,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黄瑜

黄瑜,字廷美,自称双槐老人,香山(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约明孝宗成化中前后(1470年前后)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举人。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名列乙榜,因为不愿去做不官,于是去做太学生,但接连几年参加会试仍没考中进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后来曾升迁为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他做县官政绩颇佳,百姓也颇拥戴他。但他性情则刚直不阿,与上级关系处得不好,屡次得不到升迁,作了十五年知县后弃官不做,回到广州会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