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移居为庭前老槐作一首

十年种一木,制器亦速朽。
不如楚冥灵,彭殇阅夭寿。
空庭有老树,常伴衰病叟。
去年冰雪中,结此岁寒友。
今来春复夏,美荫交窗牖。
时横穿膝榻,每屈学书肘。
僦居半为此,不惜添券负。
往从顾翰林(山容),初来踏门钮。
舍人(在衡)复继至,数此接杯酒。
当时嘉树下,独立嗟赏久。
岂知三十年,清阴落吾手。
人亡物故在,时往事复偶。
秋声忽夜发,万窍争号吼。
汹疑海涛翻,砉似苍龙走。
披衣起危坐,默感先零柳。
感此亦何为,借问树知不。
恒河曾不异,我自成老丑。
兹来得三宿,去意复八九。
移家住巷南,携持到鸡狗。
胡为独去汝,惆怅辰逮酉。
万牛挽不前,一夕徙何有。
谁当慰老夫,恋恋屡回首。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准备搬家时,对院子里一棵老槐树的不舍之情。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人与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诗人开头就说自己花了十年种树,但做成的器具很快会腐朽,不如像神话中的冥灵树那样长寿。这里用对比手法,暗示老槐树对诗人而言不仅是普通树木。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老槐树陪伴诗人的点点滴滴:在冰雪中与诗人结为"岁寒友",春夏时投下美丽的树荫,诗人读书时经常靠着它。诗人甚至说租住这里一半原因就是为了这棵树。通过朋友来访时对树的赞叹,更衬托出这棵树的价值。

最动人的是诗人听到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时,半夜披衣坐起,感受到时光流逝的伤感。这里把树叶声比作海涛和龙吟,既形象又富有感情色彩。诗人对着树自言自语,问它是否懂得自己的心情,这种拟人化的写法特别打动人。

最后写搬家时的纠结:新家就在巷子南边,连鸡狗都要带走,却带不走这棵大树。诗人用"万牛拉不动"来形容树无法移动,用"频频回头"表达自己的不舍,把离别时的惆怅写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把一棵普通的树写成了有灵性的老朋友,通过日常相处的细节,展现了一种朴素而深沉的情感。这种对生活中寻常事物的珍视,正是这首诗最珍贵的品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