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祖诗
悠悠我祖,始于轩丘。抚历高阳,秩秩大猷。爰自伯益,舜锡皂斿。
中衍事商,造父御周。征彼徐方,熊熊有功。邑于赵城,大河之东。
建氏晋国,耿先其封。成宣喻日,畏夏爱冬。岸贾作难,婴臼立孤。
襄子始大,常山得符。于赫列侯,懋建丕图。肃矣武灵,兆配有虞。
西汉子都,生长河间。暨于唐末,合族居燕。卜迁大梁,世系绵绵。
厚德丰功,宜永其传。中罹多难,南历江沱。眷焉吾宗,丰水居多。
百川有源,众条有柯。庸修家牒,克俾无讹。固余伯仲,忧患多更。
瞻叹古烈,自怜其生。其生岂偶,三辰垂精。德业未进,敢不战兢。
我心伊何,常念厥初。感彼霜露,怆焉踟蹰。奉先如在,宗戚相于。
亦有萱草,高堂可娱。惟忠惟孝,立身有本。嗟尔后进,勖哉自勉。
万有能销,斯道无泯。温恭朝夕,云胡不谨。显亲扬名,俾昌俾炽。
善保家声,期于勿替。尚念前人,留心谱系。受天之庆,远及苗裔。
现代解析
这首《述祖诗》是一首追述家族历史的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家族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家族起源
开头讲述了家族的古老起源,从轩辕黄帝时期开始,历经高阳氏(颛顼)、伯益(舜帝赐予官职)、中衍(商朝官员)、造父(周朝御马官)等祖先,逐渐壮大。家族因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一带),后来在晋国建立基业。
2. 家族兴衰
诗中提到家族曾遭遇灾难(如“岸贾作难”,指春秋时期赵氏孤儿的故事),但也有人挺身而出保护家族血脉。到了汉朝,家族分支迁至河间(今河北),唐末又迁居燕地(今北京一带),最终定居大梁(今河南开封),世代绵延。
3. 家族精神
作者强调家族传承的不仅是血脉,更是“厚德丰功”的精神。虽然家族曾经历战乱迁徙(“南历江沱”指南迁),但始终不忘根本。他告诫后人要牢记祖先的艰辛,修撰家谱,传承家风。
4. 对后人的劝勉
最后部分是对家族后代的教导:要忠孝立身,恭敬谨慎,显亲扬名,善保家声。作者希望后人能继承祖先的品德,让家族繁荣昌盛,福泽绵长。
诗歌的魅力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千年家族史,既有对辉煌过去的自豪,也有对传承的责任感。它像一本家族教科书,告诉后人:我们的根在哪里,经历了什么,未来该如何前行。诗中反复强调“德业”“忠孝”,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族、崇尚美德的文化传统。
现代启示
即使今天,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家族传承的意义——了解历史,铭记先辈的奋斗,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诗中“万有能销,斯道无泯”(万物会消亡,但精神不灭)的信念,尤其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