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有述
我生无他长,所耽惟种树。
树中尤爱梅,为其能守素。
守素有同心,相将老岩穴。
花时犯清霜,坐到将残月。
家园兴未足,寻梅过太湖。
梅花如白云,茫茫路欲无。
入山不忍尽,下山元独宿。
钟清何处寺,花隐谁家屋?
愿言寄吾友,一枝折寒林。
微物何足贡,将此岁寒心⑴。
树中尤爱梅,为其能守素。
守素有同心,相将老岩穴。
花时犯清霜,坐到将残月。
家园兴未足,寻梅过太湖。
梅花如白云,茫茫路欲无。
入山不忍尽,下山元独宿。
钟清何处寺,花隐谁家屋?
愿言寄吾友,一枝折寒林。
微物何足贡,将此岁寒心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爱种树的人,特别喜欢梅花的故事。诗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梅花品格的欣赏和追求。
开头四句是自我介绍:我这人没啥特长,就爱种树,尤其爱种梅花,因为梅花能保持朴素的本性。这里"守素"是核心——梅花不追求艳丽,能在寒冷中保持本色,这正是诗人向往的品质。
中间八句写寻梅经历:诗人为了看梅花专门跑到太湖,看到梅花像白云一样连成片。他进山看不够,下山时天都黑了,还能听到寺庙钟声,闻到不知从谁家飘来的梅香。这段用"白云""钟声"这些具体画面,让我们仿佛跟着诗人一起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梅花,感受到他流连忘返的心情。
最后四句是情感升华:诗人想折一枝梅花送给朋友,不是说这花多珍贵,而是想分享梅花耐寒的精神。这里的"岁寒心"特别动人——就像冬天里互相取暖的朋友,诗人想通过梅花告诉朋友:我们要像梅花一样,在艰难环境中也能保持初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梅花人格化了——看似在写花,其实是在写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态度:朴素、坚韧、在孤独中保持美好。这种借物言志的手法,让普通的小事有了深意,正是古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