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其二

柳条恒着地,弱柳荫修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柳树图景,短短两句却充满画面感和生活气息。

第一句"柳条恒着地"用"恒"字突出了柳枝柔长、几乎一直垂到地面的特点。我们仿佛看到春风吹拂下,柳枝像绿色珠帘一样轻轻摇摆,时不时触碰地面的样子。这种描写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人联想到春天柳树的柔美姿态。

第二句"弱柳荫修衢"将视角拉远,展现了成排柳树为长长街道投下绿荫的场景。"弱"字并非说柳树真的脆弱,而是强调它纤细柔韧的特质。一个"荫"字巧妙传递出夏日树荫带来的清凉舒适感,让人联想到在柳荫下漫步的惬意。

全诗通过"着地"和"荫路"两个典型场景,用最精炼的语言捕捉了柳树最动人的特征。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柳树形象的精准刻画,自然流露出对生活中这种寻常美景的喜爱之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所在——用简单意象唤起读者共鸣,让人在平凡景物中发现诗意。

潘岳

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