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禅房中小憩时的宁静场景,以及他内心的修行感悟。
前两句写僧人静坐小床,屏除杂念,连"心魔"(内心的烦恼)都已降服,展现了一种超脱的精神状态。接下来通过"香烟飘出窗外"、"云雨掠过窗边"两个自然画面,烘托出禅房的清幽,也暗喻修行者心境的澄明。
五六句转入修行感悟——僧人自信已参透禅理,但反问谁能真正破除傲慢之心("慢幢"比喻骄傲如旗帜般张扬)。这里透露出修行者清醒的自省,说明真正的禅悟需要不断克服人性弱点。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山童求教佛法,而窗外竹影倒映寒江。这个结尾巧妙地将禅意融入生活场景:孩童的天真求问与自然的清冷空灵相互映照,暗示佛法既在深奥的禅理中,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里。
全诗用简练的意象串联起"静坐-观景-悟禅-传法"的完整场景,既有"云雨窗"、"竹影江"这样如画的视觉美,又包含"降心魔"、"破傲慢"的深刻修行思考,在宁静淡泊中透出智慧的光彩。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