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
黑龙奋怒起天池,欲倒海水浸却扶桑枝。
黔黎代为黑龙诉,帝命赤龙且回驭。
已欣膏泽沃焦尘,复畏连阴起寒雾。
地裂不补难望秋,天漏不补亦可忧。
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水火停齐万宝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期盼和担忧,通过想象中的“二龙”来象征天气的不同变化。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赤龙推车出暘谷,欲将烛光烧却珊瑚屋。
- 这句描述了“赤龙”带雨而来,就像烛光照亮了黑暗,希望驱散那些富有的、坚固的(用“珊瑚屋”象征)。
- 暘谷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久旱的土地,暗示着赤龙的到来为干旱地区带来了希望。
2. 黑龙奋怒起天池,欲倒海水浸却扶桑枝。
- “黑龙”象征着带来洪水的雨,它愤怒地聚集起了大量的雨水,就像要倒翻海水,淹没那些象征着光明或希望的地方(扶桑枝)。
- 这句话暗示洪水可能带来的灾难,同时又表达了人们对洪水的恐惧。
3. 黔黎代为黑龙诉,帝命赤龙且回驭。
- “黔黎”指普通百姓,他们替“黑龙”(洪水带来的雨水)诉说苦难,请求天帝让“赤龙”(带来雨水的龙)回去。
- 这句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于天气变化的担忧和对及时雨的期盼。
4. 已欣膏泽沃焦尘,复畏连阴起寒雾。
- “已欣”表达了人们已经很高兴地迎接了雨水滋润,但“复畏”则说明了人们对持续的阴雨天和寒冷雾气的担忧。
- 这句体现了人们对雨量适中,不偏不倚的美好愿望。
5. 地裂不补难望秋,天漏不补亦可忧。
- 如果土地因为干旱而裂开了,想要修复它都很难指望有个好收成。
- 天上如果有“漏”,即持续的阴雨,也会让人担忧。
- 这说明了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复杂情感,既要避免干旱,也要避免过量的雨水。
6. 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水火停齐万宝毕。
- 诗人希望赤龙和黑龙能够在天空中交替行动一天,让水和火(象征着雨水和阳光)保持平衡。
- 这样可以使得所有作物都能丰收,即希望有一个理想的气候条件,让农作物都得到充分的阳光和雨水。
整首诗通过“二龙”这一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理想天气的期盼和对现实天气变化的担忧。诗中通过对天气变化的复杂情感的描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