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将

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虏尘。
太传李汉超,侍中何继筠,
二子追接吴与孙,镇齐抚棣功业均。
卓哉祖宗信英特,明如秋泉断如石。
一朝出节合二子,口付心随断纤惑。
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
二子开库啗战士,以屋量金乘量帛。
洪涛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
岁费巨万不计籍,战士欢酣气皆百。
二子按辔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汛扫沙碛无纤埃,塞门千里常夜开。
壮耕老餔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
济南远清书乐石,百井夜出摧穹庐。
神哉祖宗知大体,赵任李牧真如是。
汉文龌龊岂足称,郎吏致激面污骍。
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须决。
堂堂诸公把旄鉞,硕策神韬困羁绁。
祖宗宪度存诸书,{灶土换霍}若白日明天衢。
国容军政不可乱,荐此以为陛下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边将》是一首赞美祖先功绩并勉励当下边将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开头赞美祖先: “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虏尘。” 诗句表达了对祖先能力的赞扬,他们善于用人,能够建立长久的防线,抵御外敌的侵扰。

2. 提及杰出人物: “太传李汉超,侍中何继筠”,以及后面的“二子追接吴与孙”,都是对历史上一些忠诚而又有能力的将领的赞美。

3. 叙述这些将领的功绩: 他们不仅成功镇守了边疆,抵挡了外来的威胁,而且治理地方也有很好的表现,如“镇齐抚棣功业均”。这些都展示了他们的全面能力。

4. 高度赞扬祖先的智慧和品质: 诗人称他们“卓哉祖宗信英特”,“明如秋泉断如石”,表示这些祖先既明智又果断,品质高尚。

5. 描述今天边将受到祖先精神的感召: “一朝出节合二子,口付心随断纤惑。” 今天的边将也继承了祖先的精神,言行一致,坚定果断。

6. 描写边境地区的繁荣景象: 由于这些将领的治理,边境地区商业繁荣,物资丰富。“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描绘了边境贸易的繁荣景象。

7. 赞美边将对待士兵的方式: 边将不仅关心士兵的生活,还以丰富的物资激励他们。“二子开库啖战士,以屋量金乘量帛。”表达了边将对士兵的大方和关怀。

8. 描述边将治理下的边境景象: “壮耕老餔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 边境地区的人们生活安宁,农业丰收,社会和谐。

9. 对当前边疆形势的关切: “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须决。”表达了诗人对当前边疆形势的担忧,但同时也相信边将能够妥善处理。

10. 对边将的鼓励和期望: “堂堂诸公把旄鉞,硕策神韬困羁绁。” 诗人鼓励边将继续发扬祖先的精神和策略,解决当前的困难。

11. 强调遵循祖先的宪度: “祖宗宪度存诸书,{灶土换霍}若白日明天衢。” 诗人强调当下应当遵循祖先的法制和教诲,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

12. 结尾对君主的进言: “国容军政不可乱,荐此以为陛下娱。” 诗人提醒君主,国家的秩序和军事纪律不能混乱,希望君主能够采纳这些建议,同时也是为了娱乐和宽慰君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祖先功绩的赞美,对当前边疆形势的关切,以及对边将的鼓励和期望。语言平实,意境深远。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