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名叫曹娥的孝女,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了传统美德的力量。
前两句说曹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质是天生的,就像《诗经》里周朝人写的七首诗一样美好。这里用"周人七子诗"比喻最高标准的品德,说明曹娥的行为完全配得上经典中的赞美。
后两句描写后人用最好的文字来表彰曹娥纯洁的孝心,为她立的石碑历经千年依然守护着她的祠堂。"绝妙好辞"和"丰碑千古"形成强烈对比,既突出了文字赞美的力量,又体现了孝道精神的永恒价值。
全诗通过"天资""千古"等时间跨度极大的词语,把个人美德放在历史长河中展现,让读者感受到优秀品德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诗人没有具体描写曹娥的事迹,而是用"孝友""至性"这些概括性赞美,反而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使这个古代孝女形象更具普世意义。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