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仙岩还舍留别诸友

瀑布衡从云一坞,浮图明灭木千章。
在山终爱难山去,遮莫黄尘涴我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仙岩返回住所时与友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留恋和对尘世喧嚣的疏离感。

前两句"瀑布衡从云一坞,浮图明灭木千章"用生动的画面感勾勒出仙岩的美景:瀑布从云雾缭绕的山谷中奔流而下,佛塔在茂密的树林间若隐若现。这两句通过"衡从"(纵横交错)、"明灭"(忽明忽暗)等动态描写,让静止的山水有了生命力。

后两句"在山终爱难山去,遮莫黄尘涴我裳"直抒胸臆:虽然深爱山中景色却不得不离开,但即便尘世的黄沙弄脏我的衣裳,也改变不了我对山林的眷恋。这里的"黄尘"暗喻世俗的纷扰,"涴我裳"(弄脏衣服)象征着世俗对纯净心灵的污染。

全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云雾缭绕的仙境vs黄沙漫天的尘世,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超脱尘俗的情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要离开却依然深爱"的矛盾心情,以及"即便被世俗污染也不改初心"的坚定态度,这种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