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年春又见沪报载蔡庭楷军长吟诗三章余乘酒兴步原韵三章 其二

奋志冲锋不顾身,死而不朽是精神。
可怜闸北江湾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悲壮。

前两句写战士们的英勇: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冲锋陷阵,连生死都置之度外。诗人说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里用"不朽"这个词,就像我们现代人说"精神永存"一样。

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对比展现战争的悲剧性:那些战死在闸北、江湾的年轻战士,他们的尸骨还躺在战场上,可家乡的爱人却不知道这个噩耗,依然在梦里盼着他们平安归来。"春闺梦里人"这个画面特别揪心,让人想到每个牺牲的战士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在等待。

整首诗就像用镜头语言切换:先给冲锋的特写,再拉远镜头展现战场全景,最后突然切到远方家乡的闺房。这种强烈的画面对比,不需要任何修饰,就把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没有直接说"战争太残酷",但通过这两组镜头的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心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