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酒辞
桑榆之光能几时,含情不饮复待谁。
我生材质无所宜,不拟纵任恒矜持。
譬如散木不自知,欲就绳墨何其痴。
盛年一去悔可追,却对蛾眉惭鬓丝。
君不见谢公自是天下宝,偃仰东山颇枯槁。
平生掩鼻向富贵,一见婵娟翻绝倒。
人间混浊殊可憎,聊凭尤物娱怀抱。
屈原湛身亦何补,贾生恸哭空自苦。
漫将一缕系千钧,秪馀碧血埋黄土。
九州浩浩扬洪波,念之岂免泣滂沱。
怀宝迷邦遭诋诃,手援天下可奈何。
未如閒处且婆娑,快饮美酒听清歌。
及今为乐勿蹉跎,明年白发应更多。
现代解析
这首《置酒辞》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酒宴的享受。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美人洗拂白玉卮,老夫自歌置酒辞。”
诗人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一位美人清洗着精美的酒杯,而一个老者则在酒宴上朗诵他的置酒辞。这既展示了宴会的繁华,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2. “桑榆之光能几时,含情不饮复待谁。”
诗人用“桑榆之光”比喻晚年的时光,暗示时间宝贵,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刻,及时行乐。这里的“含情不饮”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在思考是否应该把握现在,享受眼前的美酒。
3. “我生材质无所宜,不拟纵任恒矜持。”
诗人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没有特别的才华或技能,但并不打算放纵自己。这里的“矜持”意味着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4. “譬如散木不自知,欲就绳墨何其痴。”
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块未经雕琢的木头,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但试图将自己塑造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样子。这里的“绳墨”象征着社会的规范和期待,“痴”可能表示诗人对自己这种行为的质疑或自嘲。
5. “盛年一去悔可追,却对蛾眉惭鬓丝。”
诗人感叹时光流逝,盛年不再,对着年轻美丽的面容和渐生的白发感到惭愧。这里的“蛾眉”代表美人的眉毛,象征着年轻和美丽。
6.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引用了历史人物和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君不见谢公自是天下宝,偃仰东山颇枯槁。”这里的“谢公”可能指的是谢安,诗人赞扬他的才华和品质,但同时也提到他的隐居生活可能使他错过了许多机会。
- “平生掩鼻向富贵,一见婵娟翻绝倒。”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的厌恶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 “人间混浊殊可憎,聊凭尤物娱怀抱。”诗人认为现实世界的混乱和污浊让人厌恶,因此他选择依赖美好的事物来愉悦自己。
7. “屈原湛身亦何补,贾生恸哭空自苦。”
诗人引用了屈原和贾生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他认为像屈原那样投入汨罗江并不能解决问题,像贾生那样痛哭也无法改变现实。这反映了诗人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批判。
8. “漫将一缕系千钧,秪馀碧血埋黄土。”
这里的“一缕”和“千钧”形成了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的无力感。而“碧血埋黄土”则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暗示诗人的牺牲和付出。
9. “九州浩浩扬洪波,念之岂免泣滂沱。”
诗人想象整个九州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这使他感到无法避免哭泣。这里的“泣滂沱”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和无奈。
10. “怀宝迷邦遭诋诃,手援天下可奈何。”
诗人似乎怀才不遇,在迷茫的国家中遭受指责。他试图帮助整个国家,但感到无能为力。这里的“怀宝迷邦”暗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国家困境的矛盾。
11. “未如閒处且婆娑,快饮美酒听清歌。”
这是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安慰。他选择享受当下的闲暇时光,品尝美酒,聆听清歌。这是对诗人寻找生活乐趣和自我解脱的描绘。
12. “及今为乐勿蹉跎,明年白发应更多。”
诗人告诫自己要珍惜现在,及时行乐,因为时间不等人,明年会有更多的白发。这是对人生无常和时间宝贵的深刻提醒。
总的来说,《置酒辞》是一首充满人生智慧和感慨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酒宴的场景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无奈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