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十一侍郎

地传槐大井泉深,昔侍先庭此镇临。
奉使共成三世泽,思亲还怆百年心。
怀金岂足骄颜氏,抱瓮徒劳拙汉阴。
抖擞尘中千万虑,海风高处坐披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十一侍郎》通过回忆往事、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传承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首联"地传槐大井泉深,昔侍先庭此镇临"用老槐树和深井泉的意象,暗喻家族根基深厚,同时回忆自己年轻时曾跟随长辈在此地生活的场景。"槐大"可能暗指家族声望,"井泉深"则象征家族底蕴。

颔联"奉使共成三世泽,思亲还怆百年心"写三代人为官积累的恩泽,但思念亲人时仍感伤时光流逝。"三世泽"指祖孙三代积累的功业,"百年心"表达对亲人绵长的思念。

颈联"怀金岂足骄颜氏,抱瓮徒劳拙汉阴"用两个典故表达人生感悟:怀揣黄金不值得向颜回炫耀(颜回安贫乐道),像汉阴老人坚持抱瓮取水(拒绝用机械)也只是徒劳。这里体现作者看淡功名利禄的态度。

尾联"抖擞尘中千万虑,海风高处坐披襟"是全诗情感升华:抖落尘世烦恼,坐在高处迎风敞开衣襟,展现豁达心境。"抖擞尘中"比喻摆脱世俗牵绊,"海风高处"象征超脱的精神境界。

全诗通过家族记忆与人生感悟的交织,最终达到精神上的释然。语言平实但意蕴深厚,从具体物象到抽象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既重视家族传承,又追求精神超脱的特质。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