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安堂

何物堪将付子孙,襄阳庞老有遗言。
唯留三寸锄头泽,与作千年葛藟根。
几见危机生白屋,未容高枕在朱门。
公侯复始人间事,只恐菑畬笏绶存(程忠壮公后故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如何给子孙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核心思想是:物质财富不如精神传承。

第一句用庞德公(东汉隐士)的典故,说这位智者留给子孙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种地的锄头——象征勤劳质朴的生活态度。就像葛藤的根能延续千年,这种精神传承比物质财富更持久。

中间四句形成对比:普通人家(白屋)反而少有祸患,富贵豪门(朱门)却难保长久安稳。这里用"高枕"暗指躺在财富上睡大觉的危险,提醒人们安逸享乐反而容易招致危机。

最后两句特别点出程忠壮公(明代将领程信)的后代现状:即便祖先封侯拜相,后代若只守着官帽(笏板绶带)和祖产(菑畬指田地),终究难保家族长盛。诗人用"复始"二字暗示历史循环——富贵不过是一场轮回。

全诗妙在把抽象道理具象化:三寸锄头对比豪华宅院,葛藤根对比官印绶带,用最接地气的农耕意象,说透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智慧。今天读来依然警醒:留给子女最好的遗产,不是银行卡数字,而是自食其力的本事和脚踏实地的品格。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