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日诸公登小楼和答十二韵
四时一何速,春到物华更。
占岁书晨候,登台望汉京。
地平江树合,风起午潮生。
四海干戈戢,中天日月明。
三阳初启泰,百卉渐敷荣。
极浦归帆远,重檐过鸟轻。
高风师洛社,胜日聚耆英。
倚槛千山小,驱云万里晴。
悬壶思吸海,作赋拟登瀛。
共切忧时念,宁忘恋阙情。
故园长自好,北雁为谁鸣。
世路如蓬转,黄河几度清。
占岁书晨候,登台望汉京。
地平江树合,风起午潮生。
四海干戈戢,中天日月明。
三阳初启泰,百卉渐敷荣。
极浦归帆远,重檐过鸟轻。
高风师洛社,胜日聚耆英。
倚槛千山小,驱云万里晴。
悬壶思吸海,作赋拟登瀛。
共切忧时念,宁忘恋阙情。
故园长自好,北雁为谁鸣。
世路如蓬转,黄河几度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几位友人登楼远眺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含对时局的关切。
开篇用"四时一何速"感叹时光飞逝,转眼又是新春。诗人观察到万物更新,通过"占岁书晨候"(观察天象预测年景)和登高望京城的行为,暗示对天下局势的关注。"地平江树合"四句用开阔的视角勾勒出江天一色的壮美画面,同时"四海干戈戢"透露出对和平的欣慰。
中间部分细腻描写春日生机:阳光温暖(三阳启泰)、草木萌发(百卉敷荣)、江面归帆、檐间飞鸟,组成一幅动态的春景图。"高风师洛社"借用历史典故,将这次聚会比作古代文人雅集,突显聚会的风雅。
后段转入抒情。"倚槛千山小"展现登高望远的豪情,"悬壶思吸海"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的广阔胸襟。最后六句情感转折:虽然眼前春光明媚,但"共切忧时念"透露隐忧,"故园长自好"与"北雁为谁鸣"形成呼应,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动荡的感慨。结尾"世路如蓬转,黄河几度清"用飘转的蓬草和浑浊的黄河水作比,暗喻世事无常、太平难求的深沉感慨。
全诗巧妙融合写景与抒情,明快处如春风拂面,深沉处又引人深思,展现了诗人既享受生活又心系天下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