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晚花

春花莫厌早,秋草莫厌迟。
各不相羡慕,荣枯乃系时。
芙蓉东篱英,虽晚亦自宜。
霜前给给开,霜后差差萎。
深处有孤萼,寒月尚见披。
野蜂徒爱香,冻翼不能支。
抱枝无力去,悯然见恩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晚花》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自然诗,通过对春花与秋草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坦然面对时光流转、自然规律的态度。接下来,我将用通俗的语言为您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联“春花莫厌早,秋草莫厌迟。”告诉我们不要嫌弃春花开放得太早,也不要嫌弃秋草生长得太慢。这是在说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不必急于求成或过于担忧。

颔联“各不相羡慕,荣枯乃系时。”表达了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成长轨迹,不必相互羡慕或嫉妒。繁荣或枯萎都是时间的产物,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颈联开始具体描绘晚花的形象。“芙蓉东篱英,虽晚亦自宜。”中的芙蓉指的是荷花,这里用荷花来比喻晚花。虽然开得晚,但依然很美,也依然适时。这是对晚花的赞美,告诉我们即使起步晚,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美丽和光彩。

接下来的句子“霜前给给开,霜后差差萎。”描述了晚花在霜前努力开放,但在霜后依然会枯萎的自然现象。这不仅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

尾联两句“深处有孤萼,寒月尚见披。野蜂徒爱香,冻翼不能支。”中的“孤萼”指的是单独的花蕾,“寒月尚见披”说明即使在寒冷的夜晚,孤萼依然可见。这表明即使面临困境,晚花依然坚持开放。而“野蜂徒爱香,冻翼不能支”则表达了即使是喜爱香花的野蜂,在严寒面前也无力支持,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残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晚花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坦然面对生活挑战的态度。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自然规律如何残酷,我们都应该像晚花一样,努力开放,展现自己的美丽和光彩。同时,诗中那种淡泊名利、不羡不慕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这首诗用自然景象来传达人生哲理,语言优美且富有深意,读来让人回味无穷。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