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

早年锄月手亲栽,看到成阴结子来。
二十余年如一梦,归来五度见花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就像一张老照片,记录着时光里的温柔与感慨。

开头"早年锄月手亲栽"特别有画面感——诗人年轻时在月光下亲手种下梅树,月光照着锄头,有种静谧的劳动诗意。"锄月"这个动作既写实又浪漫,把种树这件事升华成了充满诗意的仪式。

第二句"看到成阴结子来"是满满的欣慰。就像看着孩子长大一样,诗人见证了梅树从幼苗到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一个"看"字透着长期守望的温情。

后两句突然把时间线拉长:"二十余年如一梦"用梦境比喻岁月,那些辛苦培育的日子回想起来竟快得像一场梦;"归来五度见花开"更让人触动——可能因为工作或生活离开家乡,每次回来都看到梅花依旧盛开,像老友般守候。五度花开意味着至少五年(甚至更久)的聚散离合。

全诗最动人的是这种时间跨度带来的反差感:年轻时的一个劳动瞬间,换来二十多年的生命守望。梅花成了时光的刻度尺,丈量着人生的漂泊与坚守。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字都在说:有些东西,值得用一生去等待和重逢。

陶梦桂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