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月食的奇妙景象,并借此抒发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诗人深夜醒来,看到月亮被阴影(虾蟆,即传说中吞食月亮的蛤蟆)遮蔽的景象。"搔首"表现出诗人的疑惑和关切,"瞥见"则生动捕捉到月食发生的突然性。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月亮本是纯净无瑕的("悬素魄"),不该被妖魔(阴影)侵扰。诗人赞美月亮的光辉清澈如水,即使沾染尘埃也难以污染;它的洁白如同美玉,即使有瑕疵也能打磨恢复。这里用"光清于水"、"色白如圭"的比喻,既是对月亮的赞美,也暗喻诗人自身高洁的品格。
最后两句提到"玉川"(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他的《月蚀诗》以艰涩隐晦著称。诗人说不必诵读那样艰险的诗句,因为自己的诗虽然也写月食,但主旨是为"元和"(唐宪宗年号,象征政治清明)而作的比兴。这表明诗人写月食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寄托了对社会清明的期望。
全诗的魅力在于将自然现象与人生理想巧妙结合。月食的阴影象征世间的污浊,而月亮的复圆则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社会清明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比喻贴切,寓意深远却又不失通俗。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