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骊马

故人送我国西门,赠我骊驹出瀚海。
北风吹鬣入寒云,千里凝冰渺相待。
杯中醽醁相与倾,袖底珊瑚不须买。
腾身挥手疾于飞,好爵良朋两遗躧。
家居本在岱山阴,一日霜蹄碎碨磊。
春来花发万峰幽,玉勒黄尘恣湔洒。
去秋纵辔访神洲,拟蹑方蓬刷渤澥。
谁知中道忽然迷,紫燕啾啾失鲜彩。
丈夫壮志久摧颓,分学庚桑老畏垒。
独怜我马气难降,死骨甘心掷燕隗。
未令峻坂服盐车,忍见敝帷埋爽垲。
酒酣自击唾壶残,白日回光天色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匹骏马从意气风发到落魄离世的故事,暗喻了人才被埋没的悲愤。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离别场景:朋友在城门外赠予诗人一匹黑色骏马,这匹马鬃毛飞扬如北风中的寒云,能踏碎千里冰原。他们用美酒和珍宝(珊瑚)践行,但马儿像闪电般突然挣脱束缚,连爵位和朋友都留不住它——这里用马喻人,展现桀骜不驯的个性。

第二部分("家居本在岱山阴"到"紫燕啾啾失鲜彩")回忆马儿曾经的辉煌:它本住在泰山脚下,踏碎山石如履平地,春天能驰骋花海,秋天敢挑战东海仙境。但中途突然迷失方向,像燕子失去光彩,暗指人生遭遇重大挫折。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抒发愤懑:有志之士被现实打压("壮志久摧颓"),但马儿至死不服输,宁可暴尸荒野也不愿拉盐车(比喻屈才)。诗人借击碎唾壶(古人发泄情绪的动作)的细节,在夕阳余晖中宣泄对世道不公的愤怒。

全诗妙在"马即人"的隐喻:表面写马,实则写怀才不遇的文人群体。特别是"不服盐车""耻于被埋"的描写,把知识分子清高又无奈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最后用"白日回光"收尾,暗示黑暗世道中仍存一丝希望,悲壮却不绝望。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