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长白山地下森林(2003— 2009年)
荦确绝岩上,来瞰涧中松。
苍苍莽莽,风啸涛吼势峥嵘。
欲下攀援无地,纵目迢遥无际,渐远渐岚封。
郁郁动心魄,宛转意重重。
想当年,雷电激,裂天穹。
山崩地坼,崖断千丈陷千峰。
滚滚泥埋石压,漫漫霜欺雪拶,百尺又葱茏。
遥忆左思赋,到此豁心胸。
苍苍莽莽,风啸涛吼势峥嵘。
欲下攀援无地,纵目迢遥无际,渐远渐岚封。
郁郁动心魄,宛转意重重。
想当年,雷电激,裂天穹。
山崩地坼,崖断千丈陷千峰。
滚滚泥埋石压,漫漫霜欺雪拶,百尺又葱茏。
遥忆左思赋,到此豁心胸。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长白山地下森林的壮丽景象,并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自然的顽强生命力。
上片写眼前所见:诗人站在陡峭的山岩上俯瞰深谷中的松林,用"苍苍莽莽"形容森林的广阔无边,"风啸涛吼"则生动表现出松林在风中如海浪般汹涌的壮观。想下去却找不到路,只能远望被雾气笼罩的远方,这种神秘感让人心潮起伏。
下片转为想象:回忆这里曾经历过的地质剧变——雷电交加、山崩地裂的灾难场景。用"滚滚泥埋""漫漫霜欺"等排比句强调自然摧残的残酷,但笔锋一转,写树木在灾难后依然能重新生长到"百尺葱茏",突出生命力的顽强。结尾引用左思(西晋文学家)的典故,暗示这景象比文学作品更震撼人心。
全词通过"观景-回忆-感悟"的结构,将地质变迁与生命复苏的宏大主题,浓缩在森林景观的描写中。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面对灾难依然蓬勃生长的自然力量,以及人类面对这种力量时获得的豁然开朗的心境。作者用"雷电裂天穹"的狂暴与"百尺又葱茏"的宁静形成强烈对比,传递出对生命韧性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