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南西炮台吊殉难诸烈士

来此荒凉地,凄其吊国殇。
头颅酬志愿,碧血化光芒。
暮雨行人泪,西风古道杨。
一坏新瘗土,终古澹斜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来到沪南西炮台遗址,凭吊为国牺牲的烈士时的沉痛心情。全诗通过荒凉的场景、悲壮的情感、崇高的牺牲精神,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和敬仰。

首联"来此荒凉地,凄其吊国殇"直接点明地点和主题:作者来到荒凉的炮台遗址,怀着悲痛的心情祭奠为国捐躯的英烈。"荒凉"二字既写实景,也暗示战争带来的创伤。

颔联"头颅酬志愿,碧血化光芒"用强烈的意象歌颂烈士精神:他们甘愿献出生命,鲜血化作永恒的光芒。这里用"头颅"和"碧血"这样具冲击力的意象,突出牺牲的壮烈。

颈联"暮雨行人泪,西风古道杨"转入景物描写:傍晚的雨像是行人(凭吊者)的泪水,西风吹拂着古道旁的杨树。这些景物都带着哀伤的色彩,烘托悲凉氛围。

尾联"一坏新瘗土,终古澹斜阳"以景作结:一堆新坟(烈士墓)永远沐浴在淡淡的夕阳中。"终古"强调烈士精神永垂不朽,"澹斜阳"的意象既温柔又永恒。

全诗语言质朴但情感深沉,通过荒台、暮雨、西风、斜阳等意象,营造出悲壮而崇高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说话,使哀思更加含蓄动人。最后以斜阳中的新坟作结,既点明凭吊对象,又暗示烈士精神与天地长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