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洞
磴道何岧峣,虚堂莽萧瑟。
上有餐霞人,意閒貌古洗。
中者腹便便,卸襟带不结。
或历落嵚崎,支离如自失。
或佩古青萍,草屦轻袍帻。
情态虽各殊,总与人寰别。
道人不洒扫,空砌堆乱甓。
巧栋閒窜鼠,破帷或走虱。
岩中诸香火,狞者烂金壁。
独有古仙真,柴门掩白日。
上有餐霞人,意閒貌古洗。
中者腹便便,卸襟带不结。
或历落嵚崎,支离如自失。
或佩古青萍,草屦轻袍帻。
情态虽各殊,总与人寰别。
道人不洒扫,空砌堆乱甓。
巧栋閒窜鼠,破帷或走虱。
岩中诸香火,狞者烂金壁。
独有古仙真,柴门掩白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僻幽静的山中洞窟,里面住着几位超脱世俗的修道者。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带我们走进这个与人间截然不同的神秘世界。
开篇用"陡峭的石阶"和"空荡破败的堂屋"营造出幽寂的氛围。三位修道者形象鲜明:第一位是餐霞饮露的仙人,神态安详古朴;中间那位大腹便便,衣襟散开不修边幅;还有一位佩着古剑,穿着草鞋破衣,显得狂放不羁。他们虽然神态各异,但都透着与凡俗世界格格不入的气质。
诗人特别描写了洞中的破败景象:无人打扫的台阶堆着碎砖,房梁上老鼠乱窜,破帐子里虱子乱爬。这种看似脏乱的描写,反而衬托出修道者不慕荣华、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结尾处点出深刻对比:虽然山中其他庙宇金碧辉煌,但真正的古仙人却甘居柴门,远离浮华。这种反差暗示了修道真谛不在于外表光鲜,而在于内心的超脱。
全诗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修道者遗世独立的精神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返璞归真、超然物外生活态度的向往。诗人用看似"不美"的景象,反而传递出更高层次的精神之美,这种艺术手法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