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道上乐府四章 其一 卖儿女(甲戌)
河南一片荒荒土,满眼流离风又雨。
年荒父母竟无恩,卖尽田园卖儿女。
可怜父与母,泪落心内苦。
岂不恋所生,留汝难活汝。
往年生儿如得田,今年生儿不值钱。
卖女可得青蚨千,卖儿不足供一餐。
大车小车牛马走,儿啼呼父女呼母。
役夫努目刀在手,百口吞声面色朽。
此时父母死更生,食尽还增骨肉情。
月黑风寒新鬼哭,饥魂一路唤儿声。
年荒父母竟无恩,卖尽田园卖儿女。
可怜父与母,泪落心内苦。
岂不恋所生,留汝难活汝。
往年生儿如得田,今年生儿不值钱。
卖女可得青蚨千,卖儿不足供一餐。
大车小车牛马走,儿啼呼父女呼母。
役夫努目刀在手,百口吞声面色朽。
此时父母死更生,食尽还增骨肉情。
月黑风寒新鬼哭,饥魂一路唤儿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河南饥荒时期,百姓被迫卖儿卖女的悲惨场景。诗人用白描手法,像纪录片镜头一样真实记录了这场人间悲剧。
开篇就用"荒荒土""风又雨"勾勒出河南赤地千里的灾情。灾民们先是变卖家产,最后连亲生骨肉都不得不卖掉。"岂不恋所生"这句反问特别扎心,点明父母不是狠心,而是留下孩子反而会饿死。诗人用"生儿如得田"和"不值钱"的对比,突出人命在灾年比牲口还贱的残酷现实。
中间部分画面感极强:牛车上被卖的孩子哭喊着父母,官吏却横眉怒目拿着刀逼迫。这里"面色朽"三字绝妙,既写灾民面黄肌瘦,又暗示他们精神已经崩溃。最揪心的是结尾,诗人想象这些父母死后变成饿鬼,仍在寒风中呼唤孩子的名字,把悲剧色彩推向极致。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粗粝的瓦片刮擦读者的心,让人感受到封建社会底层人民"易子而食"的深重苦难。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正是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