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富公权送行诗韵

叨尘四十年,静计所得禄。
十分才二三,清饿似饥鹄。
中昨守义阳,一时苦穷促。
忽闻柏台长,表荐彻聪目。
不惟免罪戾,英游许追逐。
接武宪漕间,寒庖见粱肉。
从兄逮两载,种种荷推毂。
容我数百辈,大矣空洞腹。
为怜昔同升,相看日不足。
芳时木芙蓉,唱酬动成轴。
烧香每开奁,惠茗屡倾簏。
青青阅冬夏,高视松柏独。
顾我如珷玞,讵敢比良玉。
而兄不我鄙,步骤俾继躅。
是行集霰候,霜威日增肃。
解维在朝夕,离绪可堪触。
恋恋重掺袪,移庖过吾屋。
紫囊出巨编,还我海陵录。
全家被燕衎,日尽继以烛。
何人鲙红鲜,想见鳊项缩。
腹腴愧偏劝,佐此一杯绿。
实筐出越罗,币帛更加束。
酒阑儿女曹,起舞应歌曲。
殷勤药石诲,美疢肯滋毒。
新诗追古作,高义激颓俗。
临岐沐宠贶,固陋敢虚辱。
但惭水底蛙,勉趁丝与竹。
正尔无足道,聊用资报复。
谦谦古君子,厚德卑自牧。
请歌伐木篇,敬谢酾藇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在调任离别时,写给同僚富公权的深情告别信。全诗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讲述了四十年官场生涯的酸甜苦辣,特别突出了患难中建立的珍贵友情。

核心内容解析:

1. 官场艰辛与知遇之恩
- 诗人说自己为官四十年,实际得到的俸禄只有应得的三成,经常饿得像瘦鹤("清饿似饥鹄")。在义阳任职时尤其穷困,幸亏富公权向朝廷举荐他,不仅让他免于罪责,还获得升迁机会("忽闻柏台长,表荐彻聪目")。

2. 同僚情谊的温暖
- 诗中用大量生活细节展现温情:富公权常邀他吃饭改善伙食("寒庖见粱肉"),送他好茶("惠茗屡倾簏"),冬天一起赏木芙蓉写诗唱和("芳时木芙蓉,唱酬动成轴")。这些描写让官场友情显得特别真实动人。

3. 离别宴的深情
- 告别宴上,富公权不仅设宴款待("全家被燕衎"),还赠送丝绸礼物("实筐出越罗"),甚至让家中小辈歌舞助兴("起舞应歌曲")。诗人用"鲙红鲜"(切生鱼片)、"鳊项缩"(缩脖子的鱼)等生动画面,让宴席的热闹跃然纸上。

4. 谦逊的自我定位
- 诗人自比"水底蛙""珷玞"(像玉的石头),而称赞对方是"良玉""古君子",这种谦虚态度反而更凸显友情的纯粹。最后以《诗经·伐木》典故作结,将他们的情谊比作古人寻找知音的故事。

诗的魅力在于:
- 不空谈官场大道理,而是用"饿肚子""吃鱼肉""送茶叶"等日常小事,展现逆境中相互扶持的真情。
- 既有"冻饿"的辛酸,也有"歌舞"的欢愉,情绪真实饱满。
- 通过"瘦鹤""松柏""生鱼片"等鲜明比喻,让古代官场生活变得鲜活可感。

全诗告诉我们:在功名利禄之外,那些雪中送炭的情谊、那些把酒话别的夜晚,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