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康节观物吟

生地生天别有身,身藏天地岂为贫。有无不测终何物,动静之间难语人。

寅到戌时观月窟,子连申处起天根。天根月窟分朝暮,识得未分方是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探讨的是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领悟生命真谛。我用大白话帮你拆解:

1. 人与宇宙的关系 前四句说:人虽然生活在天地间,但精神可以超越物质限制("身藏天地")。宇宙的奥秘("有无不测")和生命规律("动静之间")很难用语言说清,需要用心体会。

2. 观察自然的智慧 "寅到戌时"等句是用古代时辰打比方: - "月窟"(月亮)代表阴柔力量,适合在傍晚(戌时)到凌晨(寅时)观察 - "天根"(太阳)代表阳刚力量,适合从半夜(子时)到下午(申时)观察 就像看昼夜交替,要把握阴阳变化的规律。

3. 最高境界 最后两句点明:真正的智慧不是死记硬背这些规律,而是能感知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未分方是春"),就像感受到春天来临前那股孕育万物的生机。

核心思想:诗人教我们像观察昼夜变化一样,去发现自然界对立统一(如日月/阴阳)的规律,最终要超越表面现象,直接感知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这种境界就像早春时节,虽然看不见花红柳绿,但能感受到泥土下涌动的生命力。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