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寒食节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漂泊无依、功名无望的愁绪。
开头两句"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像一粒小米被淹没在车马中,像浮云一样漂泊无依,连浮云都在嘲笑自己的人生。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无奈和自嘲。
中间四句写旅途中的感受。"有诗酬岁月"是说写诗来打发时光,"无梦到功名"则直白地说自己已经不再做建功立业的美梦了。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失意。"客里逢归雁"写看到北归的大雁,更添思乡之情;"愁边有乱莺"用纷乱的莺声衬托内心的烦乱。
最后两句写杨花(柳絮)不懂人情世故,还在风中轻舞飞扬。这里用杨花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的愁苦,同时"不解事"也暗含对世事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平实,但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把寒食节旅途中的孤寂、失意和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詹慥
建宁浦城人,字应之。安贫守道,诱掖后进,从游者多所成立。为文操笔立就。高宗建炎三年举人,任信丰县尉。后见张浚,论灭金之计,浚辟为属。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