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多年的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开头两句"借屋增江口,悠悠十八年"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在江口租房住了整整十八年。用"悠悠"这个词,既表示时间漫长,又透露出一种无奈感。
中间四句生动描绘了诗人的清贫生活:他拼命读书("力穷群籍内"),却始终不得志;年纪大了还要在众人面前奔波劳碌("身老众人前")。住的地方是偏僻小巷("曲巷"),只有风和月光会光顾他那冷清的家("闲门得月偏")。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领悟到人生就像暂住("有生同是寓"),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渴望能回到故乡,死后能安葬在祖坟旁的田地。这种对落叶归根的渴望,道出了所有游子的心声。
整首诗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真实的人生感悟。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戳心。特别是最后对故乡的眷恋,让每个在外打拼的人都能感同身受。诗人用十八年的漂泊,换来了这个简单却深刻的领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