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岳州徐员外云梦新亭十韵

古地摽图籍,新亭建梓材。
水从三峡涨,人自九江来。
宿涵曹推远,停骖谢喜陪。
山形连岳去,草色尽天回。
晚槛高墙出,晴郊古戍开。
阳精动金矿,暗魄孕珠胎。
竹换经冬叶,松移带雨栽。
夜深南浦雁,春老北枝梅。
岘岭功初毕,汀洲咏几裁。
仙游秪斯在,何用便蓬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岳州徐员外新建的云梦亭及其周边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和谐画面。

开头两句点明亭子建在历史悠久的古地,用优质木材建成。接着用长江水势和游人往来,暗示这里交通便利、人气旺盛。"宿涵""停骖"两句通过典故暗赞徐员外德才兼备,宾客盈门。

中间八句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勾勒出立体画卷:山势连绵连接五岳,青草仿佛延伸到天边;亭台高耸可见,古老戍楼在晴空下格外醒目。阳光照耀着矿山,月夜孕育着珍珠,暗示这里物产丰饶。竹子换新叶、松树带雨移栽的细节,既写实又暗含新生之意。

最后六句转入抒情:夜深时南飞的大雁,春天将尽时北面的梅花,引发时光流逝的感慨。"岘岭""汀洲"用典,将徐员外比作有功德的贤人。结尾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这样美好的地方就是人间仙境,何必再去寻找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岛呢?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山水长卷,既有"山形连岳去"的壮阔远景,又有"竹换经冬叶"的细腻特写。通过时空交错的描写手法,把一座新亭放在历史长河与自然山水中定位,最终升华出"此处即仙境"的人生感悟。诗中用典自然如盐入水,对仗工整却不显刻意,展现出唐代律诗成熟期的艺术魅力。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