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从湖州到四安途中的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幽默的自我调侃,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旅途画卷。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两岸高山挤压出狭窄河道,春水浅得撑不起小船,船身几乎贴着河底。这种逼仄感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雨水瞬间灌满河道,小船突然像开闸般顺畅起来,形成戏剧性的转折。
中间六句是"苦中作乐"的实录:蜷缩在漏雨的船篷里像被压扁的罐头,听不懂当地方言(把问路对话听成鹅鸭叫),却透着文人特有的幽默。最后四句笔锋一转:虽然路途曲折,但靠着"安心法"(可能是静心观察自然)化解烦躁,登岸时竟对刚经历的狼狈旅程产生怀念。
全诗妙在把艰辛旅途写成趣味冒险:自然界的突然变脸(旱河道秒变激流)、身体的不适(窝在漏雨小船里)、语言障碍的困扰,都被转化成生动意象。特别是结尾的"回头忆清霅",揭示出旅行者特有的矛盾心理——当时觉得苦,回味起来却美,这种真实感受让现代读者也能会心一笑。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