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柳陌

辋川题作浪,武昌栽属宫。
爱思如孔阶,茸髯摆奇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柳树风景画,同时暗含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化用。

前两句"辋川题作浪,武昌栽属宫":
- 用唐代王维在辋川别墅写诗和东吴孙权在武昌种柳的典故,说明柳树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题材。
- "浪"字生动表现了柳枝随风起伏的柔美姿态,"宫"字则暗示柳树的人工栽培之美。

后两句"爱思如孔阶,茸髯摆奇观":
- 把柳树比作孔子讲学的台阶(孔阶),形容柳条垂落的样子像圣贤的胡须(茸髯)。
- 这种拟人手法让柳树顿时有了文雅的气质,仿佛在风中摇摆的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

全诗亮点:
1. 用典自然:把历史典故融入景物描写,不着痕迹
2. 比喻新颖:将柳条比作胡须,赋予植物人格魅力
3. 动静结合:既有"浪"的动感,又有"阶"的静态美
4. 双重意境:表面写柳,实则寄托对文人雅趣的向往

诗人通过短短四句,既展现了柳树的形态美,又赋予它文化内涵,让寻常景物焕发出不寻常的诗意。

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0